团工作要在党政领导和团员青年中实现“同频共振”
作者:湘潭市岳塘区团委 胡真 来源:湖南青年在线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时刻,共青团工作环境也相应地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变化。不少地方由于没有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没有参考当代青年兴趣、爱好和成长发展的需求,没有切合团组织自身情况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来设计和谋划团工作和活动,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因而,团活动难以求得青年团员内心的呼应和共鸣,团工作缺乏对青年的内在吸引力,不能赢得青年的满意,最终也造成了团组织不能广泛而有效地吸引、凝聚团员青年的困难局面。另一方面,一些团组织还是习惯“就团论团”,由于没有锁定党政工作大局寻找团工作切入点,没有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大背景中去思考和定位共青团工作,导致一些团的活动不能很好地触动“党政兴奋点”,很多人对团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觉得“共青团变成了活动团”。因而,党政领导也不认同。
其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两个课题从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不矛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的成长发展状态决定着未来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理所当然,青年工作是党政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共青团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团工作没有在党政与团员青年中实现有效的链接。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逃避,不能躲闪,要认真分析问题和困难产生原因,敢于探索实践,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物理学中有一名名词,叫“同频共振”,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新形势下的团工作要借鉴这个规律。像声波一样能主动寻找共鸣点,通过不断的“调频”,使得团工作的“频率”与党政领导、团员青年们内心的“固有频率”相一致,一处振动,上下齐心,相同频率才能促使发生“同频共振”,并使振幅达到最大值。
那么,如何实现团工作的“同频共振”呢?我以为,要按照“党政所需、青年所盼,共青团所能”的总体要求,切实找准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和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结合点开展团工作,弹好三部曲。第一步思考好两个问题,稳固同频共振的基础。各级团干部要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掌握情况,并深刻思考本地区、本单位、部门的大局工作、中心工作是什么?团员青年成长发展中最需要党和政府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接着,要将两个问题进行比对分析,找到其相似点和结合点,进而根据团组织实际设计团的活动。比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党和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大局工作。同时,也是有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不走歧途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利用好共青团组织的优势资源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真正使法律意识和法制理念扎根在青少年心中。第二步创新工作方式,保持同频共振的节拍。要想使党政领导认同,主要是团工作的主题要有意义。而要想团员青年乐于参与则要求团活动方式要新颖、有效。因此,在确保团活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一定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模式,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需求等特点,运用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党政思想主题巧妙地渗透到团活动中去,努力将“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实现组织和引导青年的功能。第三步形成良好机制,提供同频共振的条件。各级团组织要根据属地管理和分类推进的原则,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领域实现同频共振的条件、主体、平台、方式、保障等,并扩大试点范围,总结工作经验加以推广。努力健全“党团同建”机制,夯实团工作基础;形成团工作创新机制,永葆团工作活力;完善良性社会评价机制,引导团员、青年加强自身素质塑造,重视个体作用发挥。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思路”后还必须“行路”,这样才会有“出路”。否则,“光思不行”就像“只打鸣不下蛋的公鸡”,势必造成“短路”。相信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使团工作在党政领导和团员青年中实现同频共振。 |